巴桑普赤


庆祝西藏自治区成立六十周年“珠峰脚下话变迁”系列报道
民生连着民心,民心凝聚民力,民力推动发展。近年来,日喀则市仁布县着眼高质量发展,围绕“四件大事”,聚力“四个创建”,筑牢发展之基,将医疗卫生工作作为重要的民生工程,托举起当地干部群众幸福安康的生活。
“以前医疗条件不太好,医生们只能用听诊器检查,就医环境让我们患者很无奈。”说起早年的就医体验,家住仁布县德吉林镇71岁的退休干部坚参感叹不已。
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,特别是中央对西藏各项特殊政策的落地,以及黑龙江省对口支援仁布的深入,全县医疗卫生事业迎来了跨越式发展。
按坚参的话说,现在医院各种仪器都很齐全,比如CT可以准确诊断疾病,再加上医疗服务规范到位,特别是针对特殊群体的绿色通道,使患者的健康得到了有效保障。
退休后,坚参因患上多血症,需要常去医院看病。他所说的医院,就是仁布县中心医院。自2019年通过二级乙等综合性医院评审以来,成为守护全县干部群众健康的“大后方”。

作为医院发展的见证者、参与者和推动者,院党委副书记、院长吉德加对此感慨万千。2008年,他从云南来到仁布县工作,亲历了全县医疗事业的发展壮大,特别是在黑龙江省第六、七、八批援藏的持续接力下,医院软硬件设施设备各方面都得到了全面提升。

“近几年,我们引进了包括CT机、多功能体检车、污水处理中心等诸多项目,并通过援藏省市的带教支教,建强了一批临床专科,带出了一批专业人才,填补了一批技术空白,现在就诊率达到86%,社会满意率达到90%以上。”吉德加介绍说。

据了解,目前仁布县中心医院共有门诊楼、住院楼、实验楼以及急救中心、体检中心、制氧中心和药库、血库等十余个部门,总人数达125人,其中医技人员94人。2024年医院接诊34978人次、住院治疗400人次,完成手术113例。
同时,通过援藏和医疗联合体建设的优势,仁布县中心医院在县级胸痛救治、藏药制剂研发、信息系统建设等方面取得显著成效,先心病、结核病、白内障、包虫病、精神障碍的筛查和诊治取得长足发展。

接受今年援藏“雪域光明行”手术的白内障患者拉增高兴地说:“区外的医生来到仁布县免费做手术,对我们群众来说既提供了方便,也满足了需求,真的非常感谢!”
不仅如此,仁布县还围绕“县级强、乡级活、村级稳、上下联、信息通”目标,通过医疗卫生的体系重塑与资源整合,构建县、乡、村机构责任、管理、服务、利益紧密联结的县域医疗共同体。
在紧邻318国道的切洼乡中心卫生院,现代化的建设规模让人耳目一新。虽然是一所乡镇卫生院,但麻雀虽小、五脏俱全,卫生院不仅占地宽广,而且布局完善、功能齐全,覆盖了绝大部分诊疗业务。
“近几年来,在上级的支持和指导下,医院不断发展进步,2024年新建了综合业务楼及更新设备,同时医护人员的水平也得到显著提升。”切洼乡中心卫生院院长西热加措说。

在卫生院,各类制度、流程和标识清晰明了,内外、疾控、妇幼、藏医四大科室,涵盖了诊疗、放射、检验、彩超、急诊、分娩、住院等多项业务,并配备了救护车、数字化DR机、彩色超声诊断仪、细胞生化分析仪等先进设备。
西热加措介绍说,目前卫生院发展水平体现在一是急诊急救能力,成功救治了多起心脑血管和交通意外引发的危重患者;二是慢性病的管理,对辖区200余名高血压、糖尿病、精神障碍等患者开展上门服务;三是特色专科建设,通过藏医药浴、熏蒸、针灸等,提供多样化诊疗、康复方案。

2024年入职的医生扎西宗吉说:“我是定向分配到这里,之前认为乡镇条件有限,没想到卫生院建设得这么好,群众对我们的评价也很高。”
“平时我们身体不舒服的时候,就会到乡卫生院就诊,这里离家非常近,医疗设施也很齐全,尤其是医生们对群众很贴心,这让我们感到非常踏实和安心。”问及就医体验,切洼乡普纳村群众尼珍对此非常满意。
目前,仁布县8乡1镇73个村(居),均建有体系完备的医疗卫生机构,从业人员达322人,人口占比8.64‰。同时,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实现全覆盖,“先诊疗后付费”政策全面落实,对于高海拔和偏远地区的群众来说,就医只需通过人脸识别就能轻松完成结算。
姆乡详巴村群众索朗多吉说:“在党和政府的关心下,我们每个村都有卫生室,以前身体有什么毛病,要么去乡里或者县里,现在可以随时到卫生室看病,并根据病情调整用药,非常方便。”
此外,仁布县城乡居民电子健康建档率100%,适龄儿童常规疫苗平均接种率98%,重点人群家庭签约服务率96%,普通人群家庭签约服务率80%。优质的公共卫生服务,为预防疾病、维护健康提供了坚实的保障。

点赞
收藏
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