巴桑普赤



在文化传承与创新发展的时代浪潮中,日喀则非遗展示中心成为传统与现代交融的生动典范。这座承载着千年文化底蕴的艺术殿堂,正以创新姿态讲述非遗故事,让古老技艺在新时代焕发蓬勃生机,成为展现城市文化魅力的重要窗口。

步入日喀则非遗展示中心,高悬于大厅中央的巨大蓝面具格外引人注目。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,蓝面具藏戏承载着厚重的历史。600多年前,高僧唐东杰布为修建铁索桥,组织七位姑娘以歌舞形式募集资金,意外成就了这一艺术瑰宝。如今,西藏四大藏戏流派中的昂仁迥巴藏戏、南木林湘巴藏戏、仁布江嘎尔藏戏等珍贵类别齐聚于此,通过现代化展演技术,群众可以沉浸式感受藏戏艺术的独特魅力。
旁边的荣誉墙、荣誉柱更是亮眼,国家级和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和项目的荣誉证书一个个 “排排站”,见证着日喀则非遗传承的辉煌成就,妥妥的日喀则非遗 “成绩单”!

走进藏之艺•藏族传统手艺宫,刺绣唐卡、木雕、石刻以及药泥擦擦等非遗展品琳琅满目,每一件作品都凝聚着匠人的智慧与心血。其中,现实主义题材唐卡画作《珠峰之乡 吉祥日喀则》,以细腻笔触描绘了新时代下日喀则的城市巨变和人民幸福生活,成为非遗与时代融合的生动写照。
更让人期待的是,日喀则首个非遗档案馆正在完善中!这里把非遗项目系统整理成典籍、名录、影像等,相当于给非遗建了个 “数字家谱”,为传承和研究打牢基础。

“开设非遗档案馆,主要是想实现非遗文化的数字化传播。”日喀则市群众艺术馆副馆长、非遗保护中心负责人达瓦次仁介绍道,“通过数字化手段,让更多人了解日喀则的非遗文化。今年是西藏自治区成立60周年,我们正在精心创作50幅新题材唐卡,希望通过这些作品,让更多游客感受到日喀则非遗文化的无穷魅力。”

作为西藏绘画艺术的瑰宝,唐卡艺术在日喀则得到了传承,更在传承中不断突破创新。
《笔韵匠心 出彩唐卡》主题馆里,80 幅新题材唐卡超吸睛!画师们把脱贫攻坚、乡村振兴等时代主题融入传统艺术,观赏性、思想性拉满; 勉唐派唐卡艺术交流馆内,画师们正为西藏自治区成立 60 周年精心绘制唐卡,新时代元素与传统技艺碰撞出别样火花; 以《四部医典》藏医药文化为载体的唐卡馆,通过系统展示藏医药材、人体经络、医疗器械等内容,生动展现了藏医药文化的博大精深、医学造诣的发展变迁,成为传播传统医学文化的重要平台。



从千年传承到时代创新,日喀则非遗展示中心正以崭新的面貌,让非遗文化真正"活"起来、"火"起来。在这里,传统文化与时代精神深度融合,不仅为日喀则文化发展注入新动能,更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书写着精彩篇章。


点赞
收藏
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