巴桑普赤

金秋的日喀则,田野里回荡着两种声音:收割机的轰鸣与搬迁新家的欢笑。从拉孜县金色青稞田到定日县翠绿蔬菜大棚,经历定日6.8级地震考验的七个县,正以“秋收不误时、重建不停步”的劲头,同步交出农业生产与灾后重建两份亮眼“成绩单”。

拉孜县扎西宗乡加当村的广袤农田里,处处洋溢着丰收的喜悦。数百台农机隆隆作响、往来穿梭,脱粒、归仓、转运一气呵成。田边,一栋栋崭新漂亮的新房拔地而起,与金黄的田野交相辉映,共同描绘出美丽新村的崭新面貌。

“新房已经建好了,秋收一结束就搬!”站在田埂上,32岁的旺拉脸上写满满足与期待,“这一切都要感谢党和政府的关心关怀!”

这些天,村委会主任拉巴的忙碌身影,在田野与新居之间往来穿梭。他一边调度农机,一边向记者介绍:“全村3380亩耕地秋收已进入尾声,29户灾后重建房已全部竣工。”他指着那些白墙红顶的新房说,房子质量特别好,部分村民已趁秋收间隙搬入新家,其余也将在秋收后陆续搬迁,“现在村里每天两拨忙:田里农机忙收粮,屋前村民忙搬家,真正两不误。”

若把拉孜的秋天比作“金色收获”,那定日县长所乡嘎旦村的秋日便流淌着“翠绿希望”。17座温室大棚整齐排列,西葫芦、番茄、小白菜长势喜人,一派生机盎然。

记者来到这里时,村民罗布正和科技振兴专干旦增萨珍俯身查看蔬菜长势。“3月种下第一批菜,已摘三茬,蔬菜种类多,自己吃不完还能卖钱。”罗布笑着说,“我家七亩地收了三十多袋粮食,秋收结束都二十多天了。地震之后,种菜、秋粮一点没耽误。”

旦增萨珍说,地震后两个月,县农业农村局按每棚3万元标准下拨51万元修缮资金,大棚迅速复产。目前已种下第四批蔬菜,不仅满足了村民的日常需求,还能对外出售,为群众带来了可观的收入。
拉孜的秋收图景与定日的蔬菜产业,正是日喀则七个受灾县统筹推进灾后重建与农业生产的生动缩影。据市农业农村局统计,截至10月15日,7县农作物收获面积达49.44万亩,进度99.1%,粮食产量稳中有进。

粮仓渐满,新居生暖,金秋的喜悦淌进千家万户。在党和政府的坚强领导下,灾区干部群众以勤劳双手、坚定信心,把地震创伤化作重建动力。金色青稞田、翠绿蔬菜棚、拔地而起的新房、洋溢的笑脸,共同铺展“丰收满仓、新居安康”的金秋画卷。

点赞
收藏
评论


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