巴桑普赤

定日县长所乡的风,总带着点高原特有的清冽。走进森嘎村“爱佳超市”,暖意会裹着零食的甜香扑过来——张苗苗正笑着蹲下身,帮藏族小孩撕开零食袋,丈夫韦权擦着货架上的酱油瓶,清瘦的肩膀挺得很直。

“爱佳超市”是韦权夫妇在长所11年的见证。2015年从广西柳州来的时候,韦权没想过会把家安在这儿:“当时就想试试,没成想,这儿的人太实在,处着处着就舍不得走了。”那时的长所乡,巷子窄得错不开车,他每天扛着货走街串巷,乡亲们总抢着帮他搭把手;张苗苗爱跟顾客唠家常,谁家孩子升学了、谁家买了新车,都记在心里。超市成了乡亲们的“百宝箱”,也成了夫妻俩的“第二个家”。
年初的那场地震,把“家”的模样震碎在韦权眼前
“清晨被晃醒的时候,脑子一片空白,拽着苗苗就往门外跑。”他至今记得那天的天是灰的,“眼睁睁看着旁边的房子塌下去,土块砸在地上的声音,现在想起来还心慌。”夫妻俩站在空地上,看着熟悉的乡邻攥着衣角发抖,他们守了多年的家,转眼成了废墟。
恐惧还未消去,温暖就撞了过来
“乡干部跑着过来喊我们去安置点,救援的人扛着帐篷来说‘别慌,有我们’。”韦权的声音软了下来,最让他记挂的,是村里干部找他的那趟:“他们说‘大家得有地方买东西,我们给你腾块空地’。”没几天,一块平整的空地腾了出来,乡亲们你搬木板、我递钉子,帮着把货架支起来。当第一袋盐递给藏族阿妈时,张苗苗的眼泪掉在了货柜上:“这不是生意,是大家把我们当自家人。”

废墟上“长”出来的奇迹是滚烫的爱
他总爱搬个小马扎坐在安置点门口,看着远处的施工队——天亮时,他们戴着安全帽往工地跑,饭盒里的饭还冒着热气;天黑了,工地上的灯亮得像星星,搅拌机的声音裹着风传过来。“有天我凑过去看,一个工人的手套磨破了,手指冻得发紫,还在拧螺丝。我问他累不累,他说‘早一天建好,乡亲们早一天住新房’。”韦权的眼眶红了,“那不是干活,是在给乡亲们搭希望啊。”

变化是一天天“长”出来的:短短数月,奇迹变成了现实。 曾经满目疮痍的土地上,一个规划科学、布局整齐的森嘎新村拔地而起。一排排坚固美观的新房错落有致,宽敞笔直的巷道取代了往日的小路,车辆能直接开到家门口。这不仅是住宅的更新,随着水入户、电入地、网入户,乡亲们的生活水平得到全面升级。
长所的幸福一定会化作一阵风吹到祖国各地
如今,韦权总会想起地震那天的恐惧,想起救援人员的身影,想起施工队的灯光,想起乡亲们搬进新房时的笑声。“我在这儿待了11年,这场地震让我明白,啥叫一方有难八方支援,啥叫民族团结。”他顿了顿,声音里带着哽咽,“这房子是砖瓦房,可撑起它的,是人心。我替乡亲们谢谢党,谢谢全国的好心人——我们在高原上,也能把日子过成甜的。”

长所的幸福一定会化作一阵风吹到祖国各地,这风是暖暖的、这风是带着青稞清甜的,是裹着乡亲们搬进新房时爽朗笑声的,是载着施工队夜以继日的汗水的,更是藏着“一方有难八方支援”的民族团结与人心滚烫的。它会掠过广西柳州的街巷,也会拂过祖国的万水千山,让每一个听到风声的人都知道:高原之上,废墟已生新芽,砖瓦垒起希望,爱与幸福永远都在向阳生长。
点赞
收藏
评论


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