巴桑普赤

近日,上海展览中心内人头攒动、暖意融融,第八届上海市对口地区特色商品展销会在此启幕。这场跨越几千公里的“山海之约”,不仅是日喀则特色好物的集中亮相,更是沪藏两地以高水平开放深化对口协作、以文化经济交融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生动实践——上海市民“足不出沪”感受珠峰脚下的风情,日喀则特色资源借开放平台“扬帆出海”。


“咔嗒、咔嗒——”在江孜氆氇体验展区,阿佳格桑氆氇农民专业合作社负责人格桑卓玛身着藏装,端坐织机前,轻引毛线、木梭飞舞,藏青与绛红经纬交错,一条氆氇逐渐成形。织机声里,流淌的是千年非遗的传承,更是传统文化通过开放平台走向外界的热忱。


围观上海市民或俯身细察毛线交织的巧思,或举着手机记录这份“指尖上的藏地风情”。“两天来,看到传统氆氇被这么多上海朋友喜欢,我更有信心把技艺传下去,把合作社办得更好!” 格桑卓玛的话语里满是振奋——这场非遗展示,早已超越“技艺展演”的范畴,成为沪藏文化互赏、民族情感共鸣的纽带,让民族团结的种子在互动中悄然扎根。


“第一次喝到酥油茶和咖啡的结合的饮品,既有咖啡的醇香,又有西藏的味道,十块钱一瓶还很实惠!” 在拉孜酥油咖啡展位前,上海市民周先生脸上满是惊喜。


隔壁展台,萨迦藜麦同样“卖爆”。上海市民王先生品尝后当即决定 “多买几包”:“以前只听说藜麦健康,没想到萨迦的藜麦这么香糯!”随即,中藜高科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任林道出了这份“美味”背后的协作力量:“萨迦藜麦种在海拔3800米高原,每100克含23%高蛋白,我们在那里种了一万多亩,既带动老百姓就业增收,也让高原好粮通过展销会走进上海家庭。”
从高原田间到上海餐桌,开放的平台打通了“产地到市场”的链路,不仅让日喀则的优质农产品提升价值,也让上海市民通过“舌尖上的体验”加深对西藏的了解,让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在烟火气中愈发浓厚。
“展销会给了我们‘走出来’的好机会!这两天不仅产品销量好,还有上海商家主动谈合作,接下来我们在上海也有了经销商,企业发展的路子更宽了!”西藏江孜瑞祥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的负责人张彬难掩激动喜笑颜开。





参展的日喀则企业家们,成为这场活动直接受益者。短短几天,通过搭建展销桥梁,让日喀则的特色产业对接更广阔的市场,让两地企业在供需对接中深化协作,在互利共赢中巩固民族情谊。




据了解,此次展销会中,我市萨迦、江孜、拉孜、亚东、定日五县的20家企业集体“登陆”申城,带来70余种特色产品。当藏地非遗遇见沪上风情,当高原好物走进上海市场,绝不仅是一次“好物赶集”,这场超越“商品交易”本质的展销会,是高水平开放背景下沪藏对口协作的新实践,是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新载体,更是两地携手迈向共同富裕、谱写民族团结新篇章的生动注脚——山海虽远,心手相连;开放协作,未来可期。

点赞
收藏



